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久操国产视频_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ai_色综合色狠狠天天综合色_亚洲手机中文字幕

快樂老人報 > 健康科普

呵護心理健康,警惕青少年抑郁癥
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9-28 閱讀:253次 作者:康紅 單位及職務:心理)臨床康復中心

    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。世界衛(wèi)生組織的數據顯示,全球抑郁癥患者已達4億人,我國抑郁癥患者超過3000萬,并以每年10%左右的速度遞增。同時,抑郁癥發(fā)病群體日益年輕化,青少年抑郁癥已經成為當今青少年心理健康面臨的最大挑戰(zhàn)。當前我國青少年抑郁癥檢出率為15%—20%,其中重度抑郁檢出率為8%—10%,超過半數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癥狀。如何呵護好孩子心理健康,成為一道重要的課題。

    一、抑郁癥的表現

    抑郁癥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以情感低落為主的一組癥候群,可分為典型抑郁癥和非典型抑郁癥兩大類。

    典型抑郁癥,指具有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、抑郁悲觀、情緒消沉、高興不起來、興趣減退或喪失、精力缺乏或疲乏等癥狀,同時具有“三低”(低能量、低活力、低興趣)和“三無”(無價值、無希望、無興趣)的特點。

    非典型抑郁癥是指抑郁心境有一定的階段性和節(jié)律性,抑郁心境在一段時間內相對較輕或波動較小。其主要特點為情緒低落與精神運動遲緩或激越交替出現,心境與環(huán)境不相稱,癥狀不典型。

    二、青少年抑郁的原因

    1.成長過程中遭遇的重大事件。如父母離異、親人去世、親人患重病等。

    2.長期的學習壓力。學習任務繁重,壓力過大,情緒得不到釋放,負面情緒得不到合理排解,造成心理負擔。

    3.青春期生理變化帶來焦慮和迷茫。青少年性發(fā)育帶來的荷爾蒙變化和各種生理變化都會導致情緒波動,同時由于青春期情緒不穩(wěn)定、自我控制能力較差,遇到壓力時更容易出現抑郁癥狀。

    4.家庭因素。父母離異或父母長期對孩子表現出漠視、冷漠,甚至虐待的家庭環(huán)境都會對青少年造成傷害,導致抑郁癥的發(fā)生。

    5.遭遇校園欺凌。

    6.缺少父母的陪伴和關愛。缺少父母陪伴和關愛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,產生孤獨感,在遇到壓力時更容易產生抑郁情緒。

    三、如何判斷患有抑郁癥

    抑郁癥會影響患者的食欲、睡眠、運動和學習等,使患者感到消極、孤獨、自卑。此外,抑郁還會使患者缺乏動力,經常感到力不從心。青少年抑郁癥患者可能會出現一些軀體癥狀。常見的軀體癥狀包括睡眠障礙,比如失眠、早醒,食欲下降,體重減輕,腸胃不適、腹脹,頭痛或頭暈等。

    抑郁癥還會影響青少年的行為,具體表現為退縮和社交退縮,缺乏興趣和活力;難以集中精力學習,出現厭學、沉迷網絡等情況;更嚴重的是,很多抑郁癥患者會出現自殺觀念和行為。

    青少年抑郁癥患者的自殺觀念可能比較明顯,他們常表現為憤怒、焦慮和絕望。嚴重的情況下,有些青少年可能會產生自殺行為。對于這種情況,家人應及早帶孩子到??漆t(yī)院檢查、治療,并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。

    四、抑郁癥患者的支持

    1.父母和家人  抑郁癥患者最主要的支持來源,他們能夠提供溫暖和愛的環(huán)境,給患者足夠的支持和鼓勵。

    2.醫(yī)生、心理咨詢師  非常重要的支持來源。抑郁癥是一種慢性疾病,需要長期治療,專業(yè)醫(yī)生能提供必要的治療和藥物支持,讓患者可以順利康復。

    3.醫(yī)校聯動  如果青少年患有抑郁癥,父母可以向學校求助。如果學校沒有這方面的專業(yè)人員,父母可以向心理老師、醫(yī)生等專業(yè)人員求助。如果發(fā)現孩子的抑郁癥狀比較輕微,可以先通過心理輔導、咨詢等非正規(guī)的渠道緩解癥狀,并配合醫(yī)生進行治療。如果發(fā)現孩子抑郁嚴重,甚至已經有了自殺觀念和行為,要及時帶孩子到精神??漆t(yī)院就診。

    4.家庭、學校、社會共護 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。家長應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,主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,耐心傾聽孩子的內心聲音,及時發(fā)現問題并幫助解決。針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,我國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,不斷推進青少年抑郁癥早發(fā)現、早干預、早治療。

    五、如何預防青少年抑郁

    1.合理的飲食和睡眠。讓孩子養(yǎng)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時間,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(tài)。

    2.避免過度刺激。家長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、價值觀、世界觀,避免過度刺激,使孩子有一個健康、快樂的成長環(huán)境。

    3.培養(yǎng)良好的性格。多給孩子鼓勵,多肯定孩子,讓他們形成樂觀向上、積極進取的性格,避免遇事就逃避或者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。

    4.做好親子溝通。家長要及時了解孩子的生活情況和心理狀態(tài),與老師、同學溝通好,多跟孩子交流。(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人民醫(yī)院精神(心理)臨床康復中心  康紅)


Copyright © 2010- 湖南快樂老人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
湘ICP備10007000號 湘公網安備 43010302000210號  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: 湘B2-202204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