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生活壓力的加大,長期吃飯不規(guī)律,饑一頓飽一頓,讓現(xiàn)代人成為消化系統(tǒng)疾病青睞的對象,其中較為常見的疾病便是胃潰瘍。胃潰瘍具有復發(fā)率高、病程長的特點,常規(guī)治療以口服西藥為主,遠期療效一般,其治療存在局限性。中醫(yī)認為胃潰瘍的形成和脾胃失調、消化功能減弱有關,下面就中醫(yī)調理慢性胃潰瘍展開講述。
1.中醫(yī)湯劑調理
中醫(yī)認為胃潰瘍屬于“胃脘痛”,病因和毒邪入侵、情緒失調、飲食不當有關,治療慢性胃潰瘍的原則為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。
對于胃潰瘍伴有胃熱的患者而言,其治療原則是清熱解毒,可運用清胃散、瀉心湯。對于伴有肝氣犯胃癥狀的患者而言,可服用柴胡疏肝散、四逆散等方劑,起到疏肝理氣的功效。對于伴有脾胃虛弱癥狀的患者而言,可服用四君子湯、六君子湯,起到健脾和胃的功效。對于伴有淤血癥狀的患者而言,可服用血府逐瘀湯、失笑散等,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。
2.穴位敷貼
作為中國傳統(tǒng)治療方法的穴位貼敷已被廣泛應用于多個科室,其治療原理是將不同類型的中草藥貼敷于特定穴位,通過持續(xù)刺激,激發(fā)穴位本身的能量,從而起到治療疾病的特殊作用。
對于上腹脹的胃潰瘍患者而言,可選取疏肝理氣類型的中草藥物,將其研磨制成糊狀,敷貼于患者的上脘穴或中脘穴。對于上腹部不規(guī)律隱痛的胃潰瘍患者而言,可將理氣止痛的中草藥物研磨制成糊狀,貼敷于中焦、上脘或中脘部位。
3.耳穴按壓
在胃潰瘍活動期間,患者耳穴可呈現(xiàn)片狀紅暈,觸診疼痛。針對此情況,可對其采取耳穴貼壓,即將王不留行籽固定于耳穴,使用拇指和食指按壓。急性期胃潰瘍患者手法可適當加重,每天按壓四次,每次3—5分鐘即可。對于慢性胃潰瘍患者而言,按壓手法可適當減輕,至耳廓微微發(fā)熱即可。
4.刮痧調理
為有效緩解患者慢性胃潰瘍的癥狀,可對其采取刮痧治療,以起到調補脾胃,宣通中焦之氣的作用。針對內關、足三里、膈俞穴位進行刮痧,刮痧板需和皮膚呈45度角,每處穴位5—7分鐘,力度以慢性胃潰瘍患者感到酸脹為宜,對于中脘穴手法需輕柔,若是胃潰瘍出血,嚴禁對此處穴位進行刮痧。刮痧后需注意防寒保暖,4小時內不宜洗澡。
5.按摩調理
為有效減輕胃潰瘍患者的臨床癥狀,可用按摩的方式予以調理。選取關元、足三里、太白、太沖等穴位,使患者處于平躺位,對上述穴位進行點揉按摩,每處穴位3—5分鐘。堅持按摩調理,直至穴位痛感消失,便可感覺胃潰瘍不適癥狀有所減輕。胃腸穴和胃、腸息息相關,刺激該穴位可抑制胃腸功能,達到止痛的效果,按摩足三里可有效促進胃酸分泌。
若患者疼痛難忍,可采取仰臥位,使用一指禪揉法或大魚際揉法對中脘、氣海等穴位進行按揉。若患者腹脹,可將其雙手掌重疊,按揉膈俞、三焦腧穴。若患者惡心嘔吐,可讓其坐在椅子上,對其肩井、手三里等穴位進行揉搓,使其局部經(jīng)絡通暢。
6.針灸療法
讓患者取仰臥位,對其印堂穴進行常規(guī)消毒,選擇1寸毫針,采用提插手法,從上向下刺入該穴位3—5分深,以鼻頭感到酸脹沉重為宜,留針30分鐘,針刺10次為一療程。除此之外,還可辨證選取中脘、足三里、關元等穴位,起到和胃止痛的功效。
7.中醫(yī)食療
慢性胃潰瘍患者的飲食原則為定時定量、細嚼慢咽、避免刺激性食物。食用稀飯、面條等易消化食物可減輕胃腸道負擔,食用魚、瘦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助于修復胃黏膜,食用新鮮水果、蔬菜有助于提高患者免疫力,促進胃黏膜再生。
對于慢性胃潰瘍患者而言,日??啥嗍秤眉t棗山藥粥,其具有健脾養(yǎng)胃、滋陰潤燥的功效。南瓜小米粥可有效保護胃黏膜,促進潰瘍愈合,胡蘿卜燉瘦肉可健脾消食滋養(yǎng)胃陰。
中醫(yī)治療慢性胃潰瘍可有效緩解癥狀,調節(jié)機體整體狀態(tài),但值得注意的是,中醫(yī)治療胃潰瘍需要一定的時間,并且要求患者合理搭配飲食,糾正不良飲食習慣,養(yǎng)成良好生活方式。